公司裡的優秀人才提出辭呈時,領導者總是想盡辦法極力挽留他。領導者會擔心優秀人才流失後所帶來的影響,尤其是那些為公司主力培育的人才,他們的離職必定會造成公司運作或團隊向心力的改變。真的一定是這樣嗎?

一個人在工作中難免有拋物線週期,前期充滿熱血、努力學習,當在同一個工作環境或職位中待太久時,學習力與工作熱情也會逐漸下降。此時,人才流動反而能再造新的拋物線,成為公司成長的助力。

人才的流動中,一種情況是來自公司外部的人才。外來的人才可以帶來不同觀點與視野,增加員工對市場訊息的瞭解,這種知識的撞擊也可能激發公司內原有員工不同的思維。

A剛接任科技公司業務一職,過去的他曾在不同產業中,身任資訊部主管,以他的背景來講,轉任業務應該是非常吃力的。但A上任後,秉持著擔任主管時,經營「人」的觀點來進行客戶開發,再加上他擁有資訊人追根究底的精神,往往可深度瞭解客戶需求,即時提供專業的知識與建議來協助客戶,讓客戶快速信服。一年內,無論業績或職位已扶搖直上,而他周遭的同事也藉此機會吸收到不同做法與資訊,得以一同成長。

另一種情況是公司內部的人才流動,也就是職位轉調。將人才轉調到其他部門,可突破部門間的限制與嫌隙,提升溝通與交流,也藉此機會讓人才站在不同立場與觀點來看事物,企業在公司內就能培育多元化人才。

B在食品公司擔任業務組長多年,有一次,公司進行組織改組時,他自願轉調到人資部門,這個訊息公告後,公司內部引得輿論一片譁然,不少人不解他為何好好業務組長不當,反而轉調到後勤單位。新職位上任後,人資長開始診斷部門的任務,發現公司的教育訓練做得並不足夠,因此將此任務交由B來負責。在教育訓練上, B沒有課程規劃的經驗,但他在一場演講中,聽到「人資的角色,就是在前端業務有需求時,能即時反應,協助業務發揮功效」。因此,他運用自己領導業務端的經驗以及與客戶合約談判時的條理性,來思考既有訓練的不足點,將擬定的新計畫與各部門做多次溝通,得以讓課程安排更適切,更符合員工的需求,相對著也能讓公司員工感受到人資部的改變,強化對於公司的信心。

企業不應該害怕人才流動所帶來的變化,只要領導者選對人才,無論是外部人才或轉調到新職務,當流動的接觸點不同時,帶來觀點也會有所不同,更可能激發創新的契機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